目前,廣州停車位僅有60萬個,與近12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相比,廣州大量的停車位缺口,已成為車主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如果居民購買汽車卻頻頻遭遇“ 停車難”,將影響其購車行動,停車場數量及居民停車方便程度等“停車難”問題,已成為影響居民汽車消費的重要因素。這是記者從《廣州市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09)藍皮書獲悉的。
報告顯示,2008年,廣州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超過13%,城市百戶居民家庭擁有汽車量增長速度達23%,全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17萬輛(不包括部分長期在廣州行駛的外地車輛),廣州已進入了汽車時代。隨著廣州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多,廣州汽車擁有量還將持續不斷的增長。但多方面的因素會制約廣州汽車消費和汽車服務業的發展。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停車難的問題。據介紹,目前,廣州停車位僅有60萬個(其中立體停車位僅2萬個),停車位缺口達50萬個。與近120萬的汽車保有量相比,廣州停車位缺口較大。由于住宅小區停車位緊張,不少車主因不能將車輛停放在所住小區而經常與物業管理公司發生糾紛。
報告建議,在廣州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住宅小區規劃與建設、城市公共場所規劃等方面要充分考慮所需要的停車場用地空間和數量,尤其是住宅小區規劃建設要盡量提高每戶停車位的比例,同時,在舊城與城中村改造、公共場所(如商業場所)等建設過程中,要增加停車場的空間和面積,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和亂停車的問題。
報告指出,發展立體停車位是國內外大城市解決停車難問題的有效辦法和趨勢,是我國特大城市及廣州中心城區停車場建設的首選。鼓勵廣州有條件的社區設置臨時停車場,行政企事業單位建設配套停車場,積極推進行政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對外開放。
專家建議:加大車輛使用成本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08年,廣州市區(十區)城市道路總長度達5434公里,增長1.9%;城市道路總面積9305萬平方米,增長3.4%。城市道路規劃建設長遠考慮不夠,汽車擁有量的快速增長,使廣州城市道路長度和面積的增長速度遠低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加上市區(尤其是主要干道兩側)高樓越來越多,舊城及城中村改造后道路面積增加不多,使城市道路交通壓力越來越大。
“鼓勵買車,適度限制使用”,在如何尋找汽車產業發展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平衡點時,廣州市社科院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阮曉波建議,政府應該通過經濟手段予以調節,比如適度加大除公共汽車和公務車外的汽車在中心城區使用成本,實行單、雙號限行,提高中心城區行車費等措施。阮曉波坦言,盡管這樣做會得罪車主,但“這是一個重要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