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我國汽車年產量達到了1000萬輛,整個汽車行業都歡欣鼓舞。對汽車零部件行業而言,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應該思考些什么呢?
首先,今年是我國汽車行業揚眉吐氣的一年。之前,汽車行業在社會上受到詬病。比如,認為汽車行業支柱作用不明顯,認為汽車行業自主創新成果不多,認為汽車行業消耗能源太多。但是今年不同,汽車行業對我國經濟復蘇作出了很大貢獻。國家給汽車產業制定的1000萬輛“調整和振興規劃”目標,提前實現了。今年,汽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巨大的,汽車行業的支柱作用彰顯,社會對汽車行業刮目相看。
在喜悅之余,我要提醒大家,保持冷靜頭腦,檢討我們還有哪些不足。
我認為,汽車產業今年的增長主要是政策性增長,得益于國家應對金融危機、保增長、調結構等一攬子計劃。其中,1.6L及以下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的作用巨大,尤其是對那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比如農民。汽車行業在集體呼吁,這項既保增長又不減少稅收的一舉兩得政策,應該延續下去。如果今年底到期停止,明年汽車產業還能不能這樣增長,需要考慮。
其次,汽車業今年的增長是普及型乘用車的增長。1.6L及以下排量車型是市場增量的主力軍,微車對今年汽車產銷量增長貢獻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是普及型的增長。如果一個產業的增長是競爭型、高品質、多元化、個性化的增長,它就是健康、均衡、可持續的。
再次,今年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有了很大提高,呈現新一輪高增長。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占40%以上,這是歷年最高的。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對零部件行業無疑有很大拉動作用?墒亲灾髌放破嚵悴考灾鏖_發能力和技術水平還不高。如果政策發生變化,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就會受到影響,我國零部件行業能不能有更多企業像南京奧特佳那樣,通過給自主品牌配套,進入合資企業的配套體系?
我認為,在自主品牌進入新一輪高增長的情況下,零部件企業不能掉以輕心,要思考如何均衡化調整產品結構。
這次金融危機對世界汽車產業結構、格局的影響是深刻的,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在金融危機面前,“6+3”俱樂部已經解體,美國底特律汽車城衰落了,豐田神話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質疑。對于這樣的變化,我們是否作好了充分準備?
曾經有一個階段,我們把豐田精益生產模式奉為神明。我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一種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不可能解決所有企業的問題。管理是人創造的,日本人能創造出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中國人就創造不出來?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收獲,我認為,就是給企業管理層敲響了警鐘,豐田模式不是不可撼動的。遇到金融危機,豐田同樣受到很大的沖擊和挑戰,難道與豐田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沒有關系嗎?難道僅僅是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嗎?我國零部件企業應該意識到,不能還用原來的慣性思維來想問題,不要盲目崇拜。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要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經驗教訓。
最后,這次金融危機使我國的汽車出口遇到巨大困難。由大變強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目標,但要走什么路徑,哪些是關鍵環節,值得我們深入考慮。